自11月20日起,國家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下降幅度達0.7元/立方米。原料氣價下降,對于去年以來飽受成本倒掛之苦的液化天然氣(LNG)企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但是記者日前采訪了解到,由于售價跌得更快,下游需求不足,LNG企業仍無利潤空間,在夾縫中苦不堪言。
上游降價刺激開工
記者了解到,在冬季用氣高峰來臨以及原料成本下降的刺激下,絕大多數停產的LNG工廠紛紛迅速恢復開工。陜西華油天然氣有限公司位于安塞的200萬立方米/天裝置生產負荷由氣價調整前的50%增長到目前的80%。
“考慮到員工工資、現金流等問題,我們也是被迫生產。”陜西榆林金源天然氣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靜對記者說,他們在子洲和米脂的兩個LNG工廠去年裝置開工率僅50%,目前也分別增加到60%和80%,雖然資金緊張程度逐步有所好轉,但出廠價已跌至2500元/噸,仍然處于虧損狀態,日子并不好過,壓力依然很大。
北京綠能高科天然氣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梁世希說,他們的4個LNG工廠總規模達到480萬立方米/日,其中在陜北地區為300萬立方米/日。原料氣價下調后,又趕上進入冬季用氣高峰,目前開工率恢復到70%。
市場疲軟寒流不減
隆冬季節按理說是一年中的用氣高峰,業內期望LNG價格能夠反彈,但市場并非如此。記者了解到,隨著油價、煤價的暴跌,天然氣價格優勢蕩然無存,LNG經濟性優勢不再,利潤空間大幅縮小,進一步抑制了下游需求,LNG企業在夾縫中苦不堪言。
據中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支華介紹,他們在山西陽曲的60萬立方米/日項目剛投產半年,氣價下調后,原料氣價降幅大于售價降幅,目前售價3000元/噸以上,虧損減少,勉強保本。
陜西楊凌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衛冰認為,不管是以前建成還是新投產的LNG項目,由于供大于求,即使氣價調整后也僅僅達到盈虧持平點,日子并不好過。
進軍終端或面臨洗牌
“雖然氣價下調,但我國LNG產能嚴重過剩,市場好轉并未馬上能看得到。”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液化天然氣分會秘書長顧安忠對記者表示,國內LNG企業單套裝置規模偏小,能耗較高,開工不足,新項目又不斷上馬,一些LNG企業撐不住,未來兩三年被收購合并在所難免,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在國內LNG產能嚴重過剩背景下,新疆廣匯能源依然逆勢大舉布局LNG產業。12月7日,廣匯能源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簽署《LNG購銷框架協議》。從2017年開始,馬石油將向廣匯能源出售交付LNG。
就在3個月前,廣匯能源還與殼牌達成了LNG全產業鏈合作,涵蓋LNG的采購、儲存、銷售以及下游業務的開發。其控股子公司新疆廣匯液化天然氣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分別與中石油新疆、甘肅酒泉銷售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分別在新疆、甘肅地區開展油氣終端銷售領域合作。
陜西興化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謀求轉型。12月17日,興化股份宣布,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延長石油集團持有的陜西延長石油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以及陜西延長石油興化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權。主營業務將由硝酸銨轉變為LNG、煤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企業不能僅僅盯著氣價下調,關鍵是練好內功,在節能降耗、內部管理上下足功夫,精雕細刻。”顧安忠建議,LNG企業要以多種經營拓展思路,發展下游、物流等其他產業。
馬靜表示,榆林金源積極開發終端市場,目前已發展6個LNG加氣站,擁有40輛LNG罐車,另外還有三四座加氣站在建設中,并開始與四川升達林業公司合作,同時正在尋找篩選項目,籌劃分布式能源前期準備。
姚樹君透露,他們也籌劃開發終端下游,在山東濟寧新建CNG、LNG加氣站。
客戶只需支付產品價格,無需支付任何其他費用,如包裝費或運費,且不設置起定量。
鼎恒所有產品提供半年的質量保證,鼎恒代理品牌可提供1年的質量保證。
假如某些產品不符合需求,在保證外包裝完整的前提下,鼎恒將安排退貨并且快速發貨。
鼎恒所有提供的產品均擁有進品報送資料和原品證明,保證正品。